主要观点总结
吴浩然博士在吉林大学葛文春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研究了锆石和磷灰石在花岗岩-伟晶岩体系中作为无矿岩体与稀有金属岩体间物理化学差异的示踪剂。研究结果表明,锆石和磷灰石的化学特征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对于理解稀有金属花岗岩和伟晶岩的成因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随着稀有金属(如Li、Be、Sn、W、Nb和Ta)在航空航天、军事、医疗和商业以及清洁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关键金属在花岗岩-伟晶岩体系中的富集情况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锆石和磷灰石因其在高硅花岗质岩浆中的普遍存在,被视为重要的指示矿物。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吴浩然博士选择了磨盘山花岗岩和伟晶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磷灰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研究,揭示了物理化学条件对稀有金属富集的的影响。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磨盘山岩体的锆石和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与林西无矿岩体相比,磨盘山成矿岩体具有更低的氧逸度(相对还原环境)、更高的岩浆温度、更高的卤素含量(尤其是氟和硼),并经历了更强的结晶分异作用和晚期流体-熔体相互作用。这些特征共同导致了磨盘山岩体中稀有金属的富集。
关键观点4: 结论
锆石和磷灰石可作为花岗岩-伟晶岩体系中岩浆演化和稀有金属富集的重要指示矿物。广泛的稀有金属矿化是由来自还原型混合地壳源区的花岗质岩浆发生显著分异,随后经历晚期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