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聚焦食安

勿采勿食野生菌,谨防毒蘑菇中毒

聚焦食安  · 公众号  · 食品安全  · 2025-07-16 08:1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提醒北京市民,随着蘑菇生长季节的到来,特别是经过降雨后,公园和郊外会出现许多野生蘑菇。文章特别强调了肉褐鳞环柄菇、晶粒小鬼伞和丝盖伞科等有毒蘑菇的危害,并提醒市民切勿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中毒。文章还介绍了有毒蘑菇的特征以及中毒后的应对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野生蘑菇生长旺盛,需警惕中毒高发期。

近日几场降雨后,野生蘑菇生长旺盛,北京市进入蘑菇中毒高发期。市民到公园和郊外游玩时,切勿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关键观点2: 肉褐鳞环柄菇是剧毒蘑菇,可引起急性肝损害型中毒。

肉褐鳞环柄菇虽然个头小,但含有剧毒鹅膏毒素,可导致急性肝损害型中毒。误食后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潜伏期长,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关键观点3: 其他常见有毒蘑菇品种及其中毒症状。

除了肉褐鳞环柄菇外,晶粒小鬼伞和丝盖伞科也是常见的有毒蘑菇品种。它们分别可引起胃肠炎型中毒和神经精神型中毒。中毒潜伏期短,临床表现包括出汗、流涎、腹痛、腹泻等症状。

关键观点4: 预防蘑菇中毒的措施和应对方法。

预防蘑菇中毒的最可靠方法是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要尽快就医,并进行催吐等处理。同时,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照片以便确定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