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诉讼艺术

谢冰清:论越权代表行为的效果归属与责任承担——以法释〔2023〕13号第20条为中心

诉讼艺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法律  · 2024-07-26 15:39
    

主要观点总结

法释〔2023〕13号第20条以“代表权限制说”为基础,对越权代表行为裁判规则予以类型化规定。针对超越代表权法定限制的行为,引入了相对人合理审查义务,非善意相对人需承担相应责任。若相对人未尽合理审查义务,合同效果归属待定,法人追认后合同始生效,否则合同效果不归属于法人。针对超越代表权约定限制的行为,原则上适用《民法典》第61条第3款,合同效果归属于法人。若法人能证明相对人非善意,则合同效果不归属于法人。法人是否承担违约责任,需在效果归属和效力判断基础上结合违约情形认定。非善意相对人,应类推适用《民法典》第171条判定各方过错与责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越权代表行为的裁判规则

法释〔2023〕13号第20条基于“代表权限制说”,对越权代表行为进行了类型化规定,引入相对人合理审查义务,并规定了合同效果归属和违约责任承担。

关键观点2: 超越代表权法定限制的行为

对于超越代表权法定限制的行为,若相对人未尽合理审查义务,合同效果归属待定,法人追认后合同生效,否则合同效果不归属于法人。

关键观点3: 超越代表权约定限制的行为

针对超越代表权约定限制的行为,原则上适用《民法典》第61条第3款,合同效果归属于法人,除非法人能证明相对人非善意。

关键观点4: 责任承担

法人是否承担违约责任,需在效果归属和效力判断基础上结合违约情形认定。非善意相对人,应类推适用《民法典》第171条判定各方过错与责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