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普中国

上海闹“蝉灾”,给山东人急得团团转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7-31 18: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蝉的各个方面,包括蝉的繁殖、生命周期、鸣叫、食物、若虫等。今年上海等地蝉的爆发原因是由于正值蝉的“大年”。此外,山东、河南等地有吃知了猴的习俗,但需注意知了猴虽好吃,有些人对其蛋白质成分过敏,且嘌呤含量较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食用。大量捕捉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推广养殖蝉是新的方向。文章还介绍了蝉的研究进展和人工养殖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今年上海等地的蝉呈现爆发态势,原因是正值蝉的“大年”。

蝉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昆虫,今年的数量增多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观点2: 蝉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不同种类的蝉的若虫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但都要按年计算。

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最长,以植物根茎汁液为食,经历几次蜕皮并逐渐长大。

关键观点3: 蝉的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前来交配,并不会把人震聋。

雄蝉是靠腹部发音器发出鸣声,振动鼓膜的肌肉每秒能伸缩1万次。

关键观点4: 山东、河南人爱吃的“知了猴”其实是蚱蝉的若虫,具有高蛋白和多种营养成分,但有些人对其过敏。

知了猴虽然好吃,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有些人对其蛋白质成分过敏,而且嘌呤含量较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食用。

关键观点5: 大量捕捉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推广养殖蝉是新的方向。

为满足地方食用需求,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规模化养殖蚱蝉,但这一产业仍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