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未满五岁儿童死亡率(U5M)的风险因素及其贡献的变化,研究对象为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LLMICs)的婴儿。文章分析了影响U5M的风险因素及其人口归因分数(PAFs)的变化,揭示了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儿童存活率。研究采用大规模跨国DHS数据,填补了学界对这一领域动态演变认识的空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尽管全球儿童死亡率在过去三十年取得显著下降,但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仍承担全球90%以上的死亡负担。自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减少儿童死亡以来,全球已投入大量资源,但仍需要深入研究U5M相关危险及保护因素的贡献与影响模式。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DHS数据,覆盖24个LLMICs国家,纳入孕妇报告的近五年内活产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合效应稳健Poisson回归分析多个潜在风险因素和U5M的关联,计算人口归因分数(PAF),并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未母乳喂养的儿童死亡风险贡献显著增加,产前护理次数增加对降低U5M有保护效果,母亲的教育程度对儿童死亡的保护效应显著增强。同时,高龄产妇、多胎妊娠、短出生间隔和男婴相较于女婴存在更高的死亡风险。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与价值
该研究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详实量化的风险动因依据,助力精准聚焦提升不同风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推动低资源国家儿童存活率的持续改善。研究还提示综合促进多维政策联动是实现2030年SDG儿童健康目标的重要路径。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