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司法杂志社
《人民司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载文阐述司法解释,分析典型案例,反映审判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道社会各界所关心的重大案件审理情况,研究解答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人民司法杂志社

恶意转让未届出资期限股权的民事责任认定: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维度

人民司法杂志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法律  · 2024-12-25 09:1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转让未届出资期限股权的民事责任认定问题。文章首先概述了注册资本认缴制的背景和优势,随后指出了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滥用现象,如企业家认缴巨额注册资本、公司故意延长实缴期限等。针对股东恶意转让未届出资期限股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股东认缴出资期限利益保护的原则与例外规则,讨论了权利滥用、瑕疵出资责任扩张解释等理论,并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和追究相关责任的建议。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现行法律与司法解释的不足,并建议立法者完善相关规则,如明确股东实缴出资义务加速到期时股权转让的责任配置,以及限定实缴制最长期限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背景与优势

注册资本认缴制是为了鼓励投资兴业、释放改革红利而实施的,通过降低公司设立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关键观点2: 制度漏洞与滥用现象

认缴制虽然释放了改革红利,但遗留了制度漏洞,导致滥用现象,如企业家认缴巨额注册资本、公司故意延长实缴期限等。

关键观点3: 股东认缴出资期限利益保护的原则与例外规则

在认缴制下,股东享有期限利益,但为保护债权人,例外情况下出资义务需加速到期。

关键观点4: 权利滥用、瑕疵出资责任扩张解释等理论的应用

文章探讨了权利滥用理论、瑕疵出资责任扩张解释理论等,以分析股东恶意转让股权的民事责任。

关键观点5: 建议与立法完善

文章提出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和追究相关责任的建议,并建议立法者完善相关规则,如明确股东实缴出资义务加速到期时股权转让的责任配置,以及限定实缴制最长期限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