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VAOne声振仿真小本领

每日新文 | 基于逆卷积神经网络的亚波长宽带宽吸声器设计

VAOne声振仿真小本领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4-30 11:5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逆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机器学习框架,用于设计亚波长宽带声学吸收器,实现低频声学吸收特性。通过分析微穿孔板(MPP)的吸收特性,生成数据集训练CNN模型。模型能够预测实现特定低频吸收特性所需的几何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文章还展示了将该逆向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业场景的结果,如设计一种厚度仅为25mm的声学吸收器,满足汽车行业对低频噪声吸收的需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传统声学吸收材料的局限性

传统声学吸收材料在低频段的吸收效果较差,需要较厚的材料才能有效吸收。

关键观点2: 声学超材料的优势

通过设计特定的几何结构,声学超材料可以在亚波长厚度下实现高效的低频吸收。

关键观点3: 微穿孔板(MPP)的选择

MPP能够在低频段实现宽带吸收,且通过并联多个MPP可实现超低厚度。文章选择了MPP作为基础结构。

关键观点4: 机器学习框架的应用

通过训练CNN模型,将期望的吸收频率特性作为输入,快速返回所需的声学超材料的几何参数。模型性能优异,能够以超过98%的准确率进行预测。

关键观点5: 实验验证

通过阻抗测试验证了CNN模型设计的几何参数的实际吸收效果。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补偿材料和制造过程中的偏差。

关键观点6: 工业应用实例

文章展示了如何将这种逆向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业场景,设计了一种厚度不超过25mm的声学吸收器,能够在500-1000Hz频率范围内实现50%的吸收率。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