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国发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2008年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大国发院

张丹丹:如果AI能创造足够的资源,那工作还是必须的吗?

北大国发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5-29 19:30
    

主要观点总结

张丹丹教授分享了她关于AI大语言模型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的研究。她通过构建AI暴露度指标,分析了不同职业受到AI技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AI大语言模型主要影响了程序性、规范性强的白领工作,而蓝领工作则相对不受影响。此外,她还关注了技能需求的变化,指出沟通、学习等技能的需求在下降,而专业性和管理能力等技能的需求在上升。最后,张教授讨论了未来工作的趋势,包括工作两极化和任务化,并提醒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应对技术进步的冲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张丹丹教授采用AI暴露度指标研究AI大语言模型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通过对125万条招聘大数据的分析,计算每个职业的AI大语言模型暴露度,揭示AI技术对不同职业的影响程度。

关键观点2: AI大语言模型主要影响了程序性、规范性强的白领工作。

研究发现,暴露度高的职业以白领职业为主,而暴露度低的职业主要是对人服务的蓝领职业。

关键观点3: 技能需求的变化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AI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沟通、学习等技能的需求下降,而专业性和管理能力等技能的需求上升。

关键观点4: 未来工作的趋势包括工作两极化和任务化。

随着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和低技能职业的需求会增加,而中间技能水平的职业需求会减少。任务化的工作,如配合机器生产的工作,将大量增加。

关键观点5: 面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个人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张教授提醒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规避技术进步的毁灭力量,发挥增强效应,提升个人效率。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