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IL-35,一个由p35和Ebi3组成的异二聚体,属于IL-12家族。IL-35主要由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Tregs)产生,在癌症、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感染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IL-12Rβ2/gp130等受体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增殖并诱导IL-35+调节性T细胞(iTr35)分化。此外,IL-35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力也被探讨,包括作为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IL-35的组成和结构
IL-35是由p35和Ebi3组成的异二聚体,属于IL-12家族,其中p35和Ebi3的相互作用对于其正确折叠和分泌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2: IL-35的表达与分泌细胞
IL-35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Tregs),其表达依赖于Foxp3和TCR刺激。此外,调节性B细胞、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促转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CD8+ Tregs等也可产生IL-35。
关键观点3: IL-35的受体与信号通路
IL-35的受体包括T细胞的IL-12Rβ2/gp130异二聚体,以及B细胞的IL-12Rβ2/WSX-1(IL-27Ra)异二聚体。它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关键观点4: IL-35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IL-35在癌症、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癌症中,IL-35可能抑制抗肿瘤免疫并促进肿瘤发展。在自身免疫病中,IL-35可能参与疾病进程并影响疾病严重程度。在感染性疾病中,IL-35可能抑制抗病毒T细胞应答。
关键观点5: IL-35的临床应用前景
IL-35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力。然而,其临床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如受体共享导致的复杂信号通路、异二聚体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疾病中作用机制的差异。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