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包括充电设施总量的增长、技术升级、配套服务的重要性、数据资产的价值以及超充时代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充电设施需求推动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充电设施总量增长
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143.3万台,同比增长49.6%;全国电动汽车充电量为6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809万辆,车桩比为2.46:1。
关键观点2: 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行业走向规范化,技术升级代替价格战促提质降本。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良提升产品指标,采用新技术如隔离风冷超充桩、液冷双枪终端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降本。同时,配套软件研发能力也值得关注,通过AI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功率分配,提高充电效率。
关键观点3: 配套服务的重要性凸显
充电桩的配套服务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愈发重要,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购买决策。桩企需要建设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网络,实现规模化以降低成本。此外,售后服务的效率也得到提升,通过建立数据运营平台实时监控充电桩核心元器件情况,完成远程诊断和问题解决。
关键观点4: 数据资产的价值被挖掘
充电桩蕴含基建属性、能源属性和数据属性,头部运营商开始谋求平台化收益。利用数据了解用户需求,发展更多商业模式,如充电桩购买和选址、车辆保险推荐、充电APP的广告业务等。
关键观点5: 超充时代来临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超充替代快充的趋势正在快速推进。企业推出更快的充电设备,如“天玑”兆瓦超充桩,能够实现一分钟百公里充电速度。然而,超充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痛点,如旧桩换新、车位分流等,待政策规范后有望进一步提速。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