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研云

Nature!武汉光电陈炜,刘宗豪团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突破

科研云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07-08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炜、刘宗豪团队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种埋底界面自组装单分子杂化策略,通过引入含有大π共轭基团和三羧基的单体,减少了界面缺陷并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光生载流子抽取效率。这项研究使反式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正式PSCs,并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当前新兴光伏技术产业化的主流技术路线,但正式结构的PSCs的认证效率此前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直到近期,得益于自组装单分子和缺陷钝化策略的发展,反式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才实现突破。

关键观点2: 主要研究成果

陈炜、刘宗豪团队创新地提出一种埋底界面自组装单分子杂化策略,通过引入含有大π共轭基团和三羧基的单体,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埋底界面处光生载流子的抽取效率。

关键观点3: 优势及意义

该策略具有超浸润、纳米尺度均匀分布、载流子抽取速度快和非辐射复合低等优点,大幅提升了器件性能。基于该策略的反式PSCs在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认证效率高达26.54%,超过了此前的效率纪录。

关键观点4: 应用前景

该新型杂化自组装单分子材料良好的浸润性有利于制备大面积器件,在孔径面积为11.1cm2的微型模组中实现了22.74%的认证效率,证明了策略的可拓展性及其在大面积钙钛矿组件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