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 年版)》相对于2023年版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定义与分类、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可弯曲支气管镜下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定义与分类的变化
2025年版删除了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定义,更加强调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传播途径的增加
2025年版指南增加了儿童患者的传播途径,即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关键观点3: 发病机制的变化
2025年版指南进一步强调了大环内酯类耐药对RMPP、MUMPP等严重病例的影响,并更加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病理表现的变化
2025年版指南更强调机化性肺炎的出现,并突出纤维化与机化性肺炎的关系,以及对纤维组织沉积在肺泡壁的变化的描述。
关键观点5: 临床表现和支气管镜下表现的新增内容
2025年版指南在描述支气管镜下表现时,新增了关于MUMPP和SMPP患者的表现,并更加注重病变可能导致的长期后遗症,特别是闭塞性支气管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