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技术法学

郑飞教授就 AI 生成内容标识乱象法律责任问题接受《法治日报》采访

新技术法学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 2025-06-14 10:5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AI生成的内容,包括生西红柿和生黄瓜不能一起吃、AI生成的“数字人”泛滥难以辨别真假等问题。文章指出,很多人担忧真人“数字人”难以区分,背后存在肖像权侵权乃至违法犯罪的风险隐患。文章通过多个角度描述了AI生成内容的现状,包括社交平台上AI生成账号的泛滥、平台对于AI内容的标识不明确等问题,同时提到了现有的法规和监管问题。文章还提到了新技术法学研究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的好消息,并欢迎加入新技术法学公众号官方交流群。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生成内容引发的问题

AI生成的内容如视频和图片难以分辨真假,存在肖像权侵权和违法犯罪的风险。

关键观点2: 社交平台上AI账号泛滥

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AI生成的账号,这些账号的内容难以辨别真假,平台的标识机制并不明显。

关键观点3: 监管与法规的挑战

当前对于AI生成内容的监管存在难度,部分平台和专家指出相关规定存在落地难的问题,需要更明确的标识要求和更严厉的处罚。

关键观点4: 新技术法学研究丛书获得资助

“新技术法学研究丛书(第一辑)”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展示了新技术法学研究的进展和重要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