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海情报局
关注国产替代和中国品牌出海,每年写100个中国品牌案例,见证中国产业崛起!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星海情报局

为避免海外“相残”,这些中企正在行动起来

星海情报局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1-15 19:26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因国际标准缺失或不一致造成的巨额损失的事件频发,尤其在扫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尤为突出。文章从行业现状、企业实践、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国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文章提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话语权方面的不足,以及在遵循规则、参与规则、主导规则方面的努力,同时提出了面对国际话语权壁垒,中企该如何完成身份跃迁的建议。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了中企如何打破固有国际话语权壁垒的路径和可能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企业海外遭遇因国际标准缺失或不一致造成的损失愈发严重,尤其在科技与市场产销部分领域。

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同时,由于国际标准部分缺位或中国在ISO等国际标准组织话语权与其科创、市场产销实力不匹配,对相关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近期联想向英格兰高等法院起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事件,以及追觅与石头两家扫地机器人企业在德国的纠纷,都是典型案例。

关键观点2: 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较弱。

尽管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强化标准引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话语权的大小不是简单地根据国家或企业间产能、销量、营收、知识产权数目等确定。每一场标准会议都如同“技术外交会”,背后是国家间、产业间的技术和利益博弈。

关键观点3: 中国企业在遵循规则、参与规则、主导规则方面正在不断努力。

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必须重视国际标准化领域的竞争。在自己的核心产品领域,如果国际标准研制无法参与,只能作为标准的执行者,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只能被动遵守。为此,各领域头部企业也在崛起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标准化制定专业能力以及对国际标准方面的参与度。

关键观点4: 面对国际话语权壁垒,中企可以通过从市场角度完成身份跃迁。

除了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提升话语权之外,中企还可以通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打开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等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增量市场,以新的增量市场来撬动发达地区存量市场,从而获得国际社会认可。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成功经验为此提供了借鉴。

关键观点5: 政府和企业需要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企业和政府需要合作,通过国家机构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先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再与国际相关组织融合,逐步将“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同时,国内已经建立了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等全球性技术组织,推动了创新技术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应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