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其全球范围的影响、中国的情况、早期症状和治疗方法等。特别是针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详细说明了其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此外,还讨论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和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结直肠癌全球影响及中国情况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占较大比例。
关键观点2: 早期症状与检测重要性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易察觉,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对所有人群进行MMR蛋白表达或MSI检测,用于林奇综合征筛查、预后分层和指导免疫治疗等。
关键观点3: MSI-H/dMMR型结直肠癌特点与治疗原则
MSI-H/dMMR型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免疫原性高、肿瘤微环境淋巴细胞浸润性强等特点,对化疗不敏感,适合免疫治疗。近年来研究显示,他们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高度敏感。在治疗前进行充分的检查,包括MRI评估等,以确定治疗方案。
关键观点4: 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临床试验结果
最新的研究显示,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联合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化疗组。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支持了在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使用双免疫疗法的有效性。
关键观点5: 药物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包括术前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全身系统治疗。对于MSI-H/dMMR型患者,推荐使用PD-1单抗进行一线治疗或在二线及以上使用PD-1/PD-L1单抗治疗。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