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osthumanism
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论文/书籍/乐评/影评翻译及推介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Posthumanism

【社会哲学书籍翻译】《社会善好:社会规范的本体论》-第一章:社会规范的谜题

Posthumanism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07-21 08:3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社会规范的本体论,特别是社会角色规范性的来源和性质。作者夏洛特·维特提出,社会角色的规范性并非源于个体偏好或自我立法,而是基于占据社会地位的社会能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或执行的功能。社会角色规范性的来源在于通过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完成或好或坏的功能或工作。工匠模型被用作社会角色规范性的范例,强调技术的掌握和功能的实现作为规范性的基础。作者还讨论了工匠模型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解释规范性的批判和创造力,以及如何处理基于不公正或压迫性等级制度的社会角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社会角色规范性的来源

社会角色规范性源于通过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完成或好或坏的功能或工作,而非个体偏好或自我立法。

关键观点2: 工匠模型作为范例

工匠模型被用作社会角色规范性的范例,强调技术的掌握和功能的实现作为规范性的基础。

关键观点3: 工匠模型面临的挑战

工匠模型需要解决如何解释规范性的批判和创造力,以及如何处理基于不公正或压迫性等级制度的社会角色。

关键观点4: 社会角色规范性的批判和创造力

社会角色规范性的批判和创造力来源于社会能动者所承担的各种规范性义务,这些既是限制,也是自由、权力和能动性的来源。

关键观点5: 社会角色规范性与等级和压迫关系

工匠模型展示了社会角色如何在规范性和本体论上交织在社会结构中,并探讨了社会角色整体论与社会角色之间经常出现的等级和压迫关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