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壹心理

有一种父母,不发脾气却更伤人,很多80后90后都中招了……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9-01 11:0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通过隐性攻击教育孩子的问题,家长常常因未意识到或不愿承认内心的恨意而采用隐性攻击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痛苦和困惑。文章指出隐性攻击会破坏亲子关系,并探讨了孩子如何感受到父母的隐性攻击以及长期影响。最后提出了避免隐性攻击的方法,包括自我对话、用恰当的方式释放攻击性、寻求帮助等。强调父母应正常表达情绪,学会正确释放情绪与愤怒,改善与身边的人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隐性攻击的定义和表现

隐性攻击是一种在关系中释放攻击性的方式,表面不露攻击性,而是通过某些行为间接表达恨意。

关键观点2: 隐性攻击的来源

父母可能因为潜意识里的恨意,如孩子扰乱个人生活、只知索取等,而采用隐性攻击方式教育孩子。

关键观点3: 孩子如何感受到父母的隐性攻击

孩子通过语言思维以外的情绪情感层面接收到父母的信息,能够感受到父母压抑的愤怒和恨意。

关键观点4: 隐性攻击的长期影响

隐性攻击可能导致孩子内心冲突、自我攻击,甚至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关键观点5: 如何避免隐性攻击

家长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用恰当的方式释放攻击性、向其他家庭成员寻求帮助等方法避免隐性攻击。同时,强调正常表达情绪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