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诉讼艺术
专注于民商事争议解决问题研究,分享商事诉讼专业知识,致力于让庭审更有价值!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诉讼艺术

段厚省 | 人民法院依职权分配主观证明责任的依据与限制

诉讼艺术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09-02 09:0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人民法院依职权分配主观证明责任的问题,分析了其认识论根源、正当性来源以及限制性条件。文章认为,人民法院依职权分配主观证明责任是为了抑制当事人的策略行为,强制其按照陈述真实性的要求展开论辩,以促进理解与共识的达成。此制度来源于理性主义认识论,其正当性基于诉讼中的论辩对言语行为陈述真实性的要求。同时,文章提出在适用时应高度谨慎,建议设定限制性条件,包括参照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设置边界,法官必须穷尽既有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和证明责任减轻规则后才能行使这一职权,且不能背离程序正当性要求,不能显著增加当事人的程序负担、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民法院依职权分配主观证明责任的目的

为了抑制当事人的策略行为,强制其按照陈述真实性的要求展开论辩,以促进理解与共识的达成。

关键观点2: 认识论根源

来源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关键观点3: 正当性来源

基于诉讼中的论辩对言语行为陈述真实性的要求。

关键观点4: 限制性条件

包括参照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设置边界,法官必须穷尽既有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和证明责任减轻规则后才能行使这一职权,且不能背离程序正当性要求,不能显著增加当事人的程序负担、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