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于2023年3月31日起闭馆实施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于2025年完成建设,重新向公众开放。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上海科技馆

这双“眼睛”还能看见比细胞更小的东西?

上海科技馆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6-18 14:3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电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首先提到光学显微镜的局限性,然后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文章还解释了电镜为什么能够看清原子排列,以及电镜图像为什么是黑白的。最后,文章通过举例说明了电子显微镜在科研领域,特别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比较

文章介绍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放大倍数,指出光学显微镜只能放大几十倍至最高2000倍,而电子显微镜能够连续调节放大几十倍到数百万倍,可以看清原子排列。

关键观点2: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文章详细解释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包括电子源、聚光镜、探测器等部件的作用,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差异。

关键观点3: 电镜如何“看见”样品

文章阐述了在扫描电镜中,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不同信号,探测器接收到所需信号并分析,得到样品的表现形貌或化学元素成分。透射电镜则是通过电子束穿透样品后成像,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原子排列方式。

关键观点4: 电子显微镜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文章以材料科学领域为例,说明了电子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独特优势,通过观测纳米金颗粒的微观结构和原子排布方式,为深入理解材料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