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高温津贴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发放条件、标准和支付方式等。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下有权利享受高温津贴。用人单位在特定的高温天气和环境下,需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目前,全国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在100元至300元之间。同时,高温津贴并不等同于防暑降温费,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发放,不得用实物或证券代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高温津贴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高温津贴是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下应享受的一种岗位津贴,是工资的一部分。
关键观点2: 高温津贴的发放条件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关键观点3: 高温津贴的标准
目前,全国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行业而异。
关键观点4: 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的区别
高温津贴是工资的一部分,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应以法定货币形式发放。而防暑降温费是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风险而支付的一种福利,两者并不等同。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