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伦圈
我们邀您,品味在英国; 我们陪您,生活在英国; 我们随您,探索在英国。 在英伦,用爱围成圈。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英伦圈

汉学家黑米·马修(Rémi·Mathieu)讲“《诗经》中的时间人类学”

英伦圈  · 公众号  · 英国  · 2024-10-30 07:5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国汉学家黑米·马修先生在中欧书院进行的讲座,主题为“《诗经》中的时间人类学导论”。文章涵盖了关于《诗经》中时间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中国时间观的起源、时间与中国历史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的时间主观性。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诗经》作为古老文本所呈现的具体时间观,以及智者如何读懂时间和其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诗经》展示了关于时间的概念。

这部作品展示了“时”这个词的最初含义,即一年中的季节。黑米·马修认为,《诗经》中的时间观念包含季节、循环周期、具体的对持续时间的测量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等。

关键观点2: 《诗经》中的时间观念涉及多个领域。

包括历史观、音乐、仪式和日常生活场景等。音乐不仅有助于保持人类内部的和谐,还能使人类与天下万物的节奏和谐一致。《诗经》中的诗篇以月份为名,显示了农业历法在古代中国人思想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观点3: 中国的时间观与空间观紧密相连。

在《诗经》中,“宇”字指屋檐、屋顶等,表明空间概念尚未被真正抽象出来。而时间与宇宙功能的相互关联在道家思想中得到了强调。

关键观点4: 中国的时间具有主观性。

许多中国诗歌描写了因分离而产生的情感,时间显得漫长而孤独。在瞬间之中,情感得以生成并表达。中国思想重视瞬间的契机,而非对整体时间的抽象和脱离现实的理解。

关键观点5: 黑米·马修的讲座是中欧书院的重要活动。

他的讲座涵盖了《诗经》中的时间观念,分享了他多年深入研究古汉语的成果。此次讲座是一场难得的珍贵讲座,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与时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