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城见闻
一个既严肃、严谨、严密,又有料、有趣、有种的金融新媒体,一网打尽金融行业诸多领域,深度聚焦大金融、大政经、大资管。笑看金融风云,我自驰骋疆场!读懂金融,从金融城见闻开始.....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金融城见闻

13万份检查报告泄露,都怪隐私刺客没有金刚钻还胃口大

金融城见闻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25-07-18 16:3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指出在AI时代,网络个人信息的泄露正在变得更广更深。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如体检报告、订餐平台等,详细阐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应用程序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技术漏洞和不当行为,包括超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传输个人信息等。最后,文章提醒用户如何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

个人信息不再局限于身份信息和人脸信息,还包括慢性病、传染病等敏感信息。泄露可能导致面临电信诈骗、就业歧视、保险不公等问题。

关键观点2: 体检报告等个人信息的泄露渠道

医院等传统服务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网络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包括开发能力不足、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导致的外包服务漏洞等问题。医院的小程序存在身份验证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黑客可以轻易窃取用户信息。

关键观点3: 应用程序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技术漏洞

央视新闻调查了多个领域的应用程序,发现了多达388项与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传输通道未授权认证等。同时,应用程序普遍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

关键观点4: 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建议

用户应避免使用不知名的小程序,应注意应用程序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行为。对于提供服务的应用程序,用户应谨慎授权设备权限,避免过度泄露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