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大学堂讲学计划|夏含夷:由《竹书纪年》的“怪异”内容谈它的整理过程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03 09: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李学勤先生关于古书整理与流传的观点,指出我们应该用感受去体会古人的成果,同时也应指出其缺点和失误。文章还介绍了历史上第一次古墓出竹简古书的情况,即西晋时代的汲冢竹书,并重点介绍了《竹书纪年》的争议和最新研究动态。最后介绍了夏含夷教授关于《竹书纪年》的系列讲座内容和主讲人简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学勤先生的观点:用感受去体会古人整理、流传先秦古书的成果,同时指出其缺点和失误。

李学勤强调我们确实应该用我们的感受去体会古人整理、流传先秦古书的成果,但也不能忽视他们所造成的缺点和失误。在整理古书时,不仅要关注大儒的成果,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关键观点2: 汲冢竹书的发现与《竹书纪年》的争议。

历史上第一次古墓出竹简古书是西晋时代的汲冢竹书。其中,《竹书纪年》是重要的一本。但其正本失传,现存版本存在争议。历史上学者对其真实性存在质疑,但最近的考古发现引发了对它的重新评估。

关键观点3: 夏含夷教授关于《竹书纪年》的研究。

夏含夷教授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著名汉学家,长期从事先秦史、古文字、出土文献等方向的研究。《竹书纪年》的整理和流传是其研究领域之一。他认为根据所有的史料,包括今本《竹书纪年》和所谓古本《竹书纪年》,可以恢复墓本的部分面貌。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