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高校科研中的贫富差距、学历年龄隐性歧视、高度激烈的考核和佛系竞争被动躺平的现象。文章指出,科研差距大,马太效应明显,普通老师面临严重的过劳问题。申报课题时,硕士及以下学历的老师处于弱势,申请通道拥挤逃生通道狭窄。考核背后是绩效和资金的二次分配,导致竞争白热化。佛系竞争被动躺平成为一些老师的选择,但也有一些老师积极寻求提升科研能力的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校科研贫富差距大,马太效应明显。
文章指出,高校科研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普通老师很难赶超前沿。
关键观点2: 学历年龄隐性歧视在申报课题时存在。
文章提到,在申报课题时,硕士及以下学历的老师处于弱势,年龄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过了特定的年龄门槛,竞争压力会大大增加。
关键观点3: 高校科研考核激烈,资金和资源有限。
文章指出,高校科研考核背后是绩效和资金的二次分配,竞争激烈。由于资金和资源的有限性,导致考核标准极高,大多数老师达不到学校的考核要求。
关键观点4: 佛系竞争被动躺平成为一些老师的选择。
文章提到,一些老师选择佛系竞争,无欲无求,不参与激烈的竞争,以此来减轻压力。但同时也有一些老师积极寻求提升科研能力的方法,如咨询如何快速获得硕博学位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