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王美倩和郑旭东在《电化教育研究》2024年第11期发表了文章,探讨了教学交互的具身转向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影响。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揭示了教学交互的三重境界——动手、动脑与动心,并讨论了它们如何在相互交织中推动学习不断走向真善美。文章指出,受经典认知科学影响,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离身交互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学习者左脑思维得到良好塑造但右脑思维发展受限。随着具身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交互向以身体信号为中介的具身交互转变和培育学习者的全脑思维奠定了基础。学习是一个从动手到动脑再到动心的过程,通过具身交互的设计,可以促进学习者多感官参与,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统一,进而使学习走向动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教学交互的具身转向
随着具身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学交互开始从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离身交互转变为以身体信号为中介的具身交互,这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全脑思维的发展。
关键观点2: 动手、动脑与动心的三重境界
学习是一个从动手到动脑再到动心的过程,通过具身交互的设计,可以促进学习者多感官参与,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统一,进而使学习走向动心。
关键观点3: 离身交互的局限性
受经典认知科学影响,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离身交互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学习者右脑思维发展受限,进而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关键观点4: 具身交互的优势
具身交互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习者全脑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观点5: 教学交互的变革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具身的方式将拓展到数据具身,从而推动教学交互的深层次变革,进一步促进动手与动脑的内涵与外延的扩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