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欧盟动力电池碳足迹考验,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探讨。涉及绿电直连、动力电池碳足迹挑战、绿电直连需求、直连线路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与大电网交互难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入市等方面。文章指出,业界对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新模式持不同观点,存在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欧盟动力电池碳足迹考验,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应对。
我国正在推广绿电直连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模式,以降低动力电池的电力碳足迹。然而,这些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投资运营模式、符合欧盟“直连”要求、政策规则动态调整、技术标准差异等。
关键观点2: 绿电直连被视为降低动力电池电力碳足迹的有效手段。
绿电直连被视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政策层面得到支持。然而,其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诸多挑战,如备用服务费用计算尚缺乏明确规则、实际运营中自平衡成本高等。
关键观点3: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追求自主平衡的同时,仍需要大电网的支持。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产生的波动性成本尚无科学的路径可传导,现有的定价体系难以为大电网承担的调节责任提供合理的补偿。因此,需要建立精准的需求预测机制、容量市场机制等,以提高分配效率,避免将波动性调节成本转嫁给全网用户。
关键观点4: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入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配电环节具备相应特征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视作智能微电网,参与电力市场。然而,其市场准入、参与机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