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山东大学陈皓、刘宏教授/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合作,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7-30 08:05
    

主要观点总结

山东大学等学者提出了一种纳米工程化的零体积变化完全密封(0VCCS)复合电极,该设计解决了锂金属负极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机械损伤问题,显著提高了库伦效率。该研究成果在《自然·纳米技术》发表。此电极的设计包括多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氧化锌(ZnO)构成,通过层状空腔结构限制锂沉积/剥离过程,实现可忽略的体积变化并促进无机富集SEI形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锂金属因其高理论容量被视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但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SEI机械损伤导致库伦效率难以突破,成为锂金属电池发展的核心问题。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

提出的0VCCS复合电极通过纳米工程化设计,实现了在锂沉积/剥离过程中体积的恒定,显著提高了库伦效率,稳定循环近2000次,与高电位正极匹配时也表现优异。

关键观点3: 创新设计机理

0VCCS结构通过rGO层预定义的层状空腔存储锂金属,电解液屏蔽层和稳定界面使电极体积保持恒定。COMSOL模拟证实了该结构能有效阻隔电解液渗透并实现均匀锂沉积。

关键观点4: 突破性电化学性能

使用局部高浓度电解液时,0VCCS电极在1 mA cm−2下循环2000次平均库伦效率达99.99995%。全电池测试中,与NCM523、LFP正极组装的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关键观点5: 结构稳定性验证

显微分析和XPS深度剖析证实,0VCCS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厚度不变,无枝晶生成,形成了独特的双层SEI结构。原位压力监测进一步验证了其零体积变化特性。

关键观点6: 应用展望

该研究为解决锂金属负极体积变化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但正极配方优化和材料规模化制备仍是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