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随着人工智能(AI)的热度持续攀升,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战略部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积极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也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文章介绍了各高校的人工智能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北京市教委发布的相关工作方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范围内AI热度持续攀升
文章提到今年DeepSeek的爆火导致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热度持续上升。
关键观点2: 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战略部署
北京市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积极开设相关课程,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关键观点3: 高校人工智能课程设置多样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量身定制,采用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关键观点4: 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即将普及
北京市教委发布相关工作方案,计划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课程将注重全过程浸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