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助研空间

佳文严选│Geology:王瑞教授团队为稀有金属伟晶岩多阶段富集成矿机制提供关键支撑

助研空间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8-12 15:53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阿尔泰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形成被新的研究成果所揭示。刘思宇博士及其团队提出了两阶段熔融模型,该模型认为伟晶岩形成于地壳岩石的多期熔融-结晶循环。研究通过分析LCT伟晶岩、S型花岗岩类及哈巴河群变质沉积岩的系统地球化学数据,证实了自然界中两阶段熔融过程的存在。两阶段熔融显著提高了稀有元素的富集系数,形成了锂辉石、铯榴石及铌钽铁矿族矿物等稀有元素矿物组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随着变质-混合岩带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不断发现,探究其形成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先前提出的两阶段熔融模型虽然能解释锂矿化伟晶岩浆的形成机制,但仍缺乏系统的地质实例佐证。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国阿尔泰造山带LCT伟晶岩、S型花岗岩类及哈巴河群变质沉积岩的系统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包括锆石U-Pb定年、Hf-O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并与部分熔融过程的热力学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关键观点3: 实验结果

LCT伟晶岩的形成源于两阶段地壳熔融过程。第一阶段哈巴河群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类,第二阶段这些S型花岗岩类再经深熔作用形成LCT伟晶岩。两阶段熔融使稀有元素(Li、Be、Rb、Cs、Nb、Ta)的富集系数显著提高。

关键观点4: 结论

多期熔融-结晶循环能从贫矿原岩中形成富稀有元素的伟晶岩矿化。这一模型具有广泛适用性,适用于具有高成熟度沉积物和多阶段地壳深熔作用的地区。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