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陈晨讲数学

「第一期」Think Talk IMO金银牌分享文字版全记录

陈晨讲数学  · 公众号  · 教育 科技自媒体  · 2024-07-25 17:17
    

主要观点总结

Think Talk 第一期 IMO金银牌座谈会由陈晨主持,邀请了张瑞祥、饶睿、王凯信、徐赫四位嘉宾分享数学竞赛经历。内容分为五大部分:个人经历、国家队选拔、大学申请与数学竞赛关系、日常生活、未来职业。嘉宾们分享了个人学习数学的经历,各国国家队选拔机制,数学竞赛对大学申请的影响,数学竞赛选手的日常生活,以及数学竞赛与数学科研的关系。同时,他们强调了个人兴趣、天赋、努力和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寻找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嘉宾个人经历与数学竞赛的起步

嘉宾们分享了个人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如何开始参与数学竞赛的经历。饶睿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张瑞祥的竞赛启蒙较早,王凯信则相对较晚。徐赫在高中时决定走竞赛路线,并强调了早期决定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各国国家队选拔机制

王凯信和饶睿分别介绍了加拿大和中国国家队的选拔流程。加拿大通过公开赛、APMO和IMO形式的考试选拔国家队,而中国则有旁听制度,让非国家队成员也能受益。徐赫则提到新西兰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国家队,并强调了实力差距大的问题,但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关键观点3: 大学申请与数学竞赛的关系

徐赫重点介绍了英国大学申请的情况,提到竞赛成绩是一个较好的量化指标,能够增强进入第二轮选拔的概率。同时,他也提到夏校对申请大学有帮助,并且竞赛有助于准备标化型考试。

关键观点4: 数学竞赛选手的日常生活

饶睿和王凯信分享了他们学数学竞赛时的日常生活,提到除了学习外,还有许多其他活动和兴趣爱好。张瑞祥则强调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并提到竞赛培养的一些素质在科研和量化行业都有用。

关键观点5: 数学竞赛与数学科研的关系

张瑞祥从竞赛和科研的区别出发,强调了找到个人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竞赛和科研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并且竞赛中的技巧对于做科研同样有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