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易安说AI
分享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系统设计方案,以及微服务架构源码,提供业务场景答疑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易安说AI

【第16期】浅谈Mutex与Spinlock

易安说AI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2024-09-24 07:4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并发问题中单机和集群环境下通过锁机制实现同步的方法,锁机制包括底层硬件实现的互斥锁和自旋锁,并详细描述了锁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原理,包括信号量、互斥锁和自旋锁的本质和使用场景。同时,也探讨了互斥锁变量的定义方式和Mutex与Spinlock的对比,以及死锁的产生条件和场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锁机制在并发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在单机和集群环境下,为了保证多个进程或线程对公共变量的安全访问,需要通过锁机制来实现临界区的互斥访问。锁机制包括互斥锁和自旋锁等。

关键观点2: 锁的本质

在计算机中,锁本质上是一块内存空间,通过控制这块内存空间的取值来实现加锁和解锁。

关键观点3: 锁的硬件实现

锁的硬件实现依赖于底层的硬件指令,如 TAS (Test And Set) 和 CAS (Compare And Set)。这些指令是原子的,保证了加锁的原子性。

关键观点4: 自旋锁的使用限制

自旋锁只能用于多核环境,如果是单核环境,将会无限制地处于自旋状态。

关键观点5: 互斥锁和自旋锁的区别

互斥锁和自旋锁都是同步机制,但在处理无法获取锁的情况时有所不同。互斥锁会使线程进入睡眠状态,而自旋锁会持续尝试获取锁。

关键观点6: 死锁的产生条件和场景

死锁的产生需要满足互斥、请求与保持、不可抢占锁资源和循环等待等条件。竞争资源和线程获取资源顺序不当是产生死锁的常见场景。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