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某工信部直属高校宣布将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学硕培养路径逐渐向博士阶段转移。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贯通培养,加入这一教育创新实践行列。学术型硕士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政府政策层面也在重构其定位。同时,人文社科也在试水贯通培养模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校实施硕博贯通培养
某工信部直属高校将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纳入硕博贯通培养,覆盖对象扩大到全校范围。高校通过扩大直博或硕博连读招生比例来实施贯通培养。
关键观点2: 学硕培养目标的转变
学术型硕士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倾向于培养科研预备军,走上硕博贯通的道路。政府政策层面也在重构其定位。
关键观点3: 高校人才分类培养的挑战与探索
高校在人才分类培养上个性化探索,面临如何平衡科研型人才培养和育人初心的挑战。过度追求科研型人才和盲目缩短学制可能与教育的初心相悖。
关键观点4: 贯通培养模式的扩展
贯通培养模式从理工科扩展到人文社科领域。例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启动本博融通班,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国际化、研究型人才。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