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药企参与垄断导致药品价格上涨的案例,涉及仙琚制药、新斯的明注射液等。药企通过合谋推高药品价格,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文章还提到垄断收益高于违法成本,以及《反垄断法》执行中的困难,如违法所得难以认定、执法队伍人员有限等。最新案例显示,药企员工因参与垄断被罚款50万元,这是《反垄断法》增加个人责任条款后的首次追究个人责任。尽管如此,药品反垄断仍面临计算违法所得困难、处罚时间滞后等问题,需提高违法成本以有效威慑相关企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药企参与垄断导致药品价格上涨,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仙琚制药等药企因垄断被罚款,新斯的明注射液等药品价格上涨,威胁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命健康。涨价的同时,这些药还进入国家和多省的短缺药物名单,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
关键观点2: 垄断收益高于违法成本,是药企参与垄断的重要原因。
多位受访者指出,药企可能认为垄断的收益远远高于违法成本,因此不惜参与垄断。但刘旭等专家认为,这种计算方式忽略了长期的社会影响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关键观点3: 《反垄断法》执行面临困难,包括违法所得难以认定、执法队伍人员有限等。
尽管有新的《反垄断法》规定和处罚案例,但执行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例如,违法所得的计算、执法队伍的人员有限等都制约了《反垄断法》的实际执行效果。
关键观点4: 个人责任条款开始发挥作用,有望改善药品反垄断案件的执法情况。
在新斯的明垄断案中,有药企员工因参与垄断被罚款50万元,这是《反垄断法》增加个人责任条款后的首次追究个人责任。这有望对未来药品反垄断案件的执法情况有所改善。
关键观点5: 药品反垄断仍面临计算违法所得困难、处罚时间滞后等问题。
虽然有了新的《反垄断法》和个人责任条款,但药品反垄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计算违法所得困难、某些垄断行为多年后才被查处、处罚时间滞后等。需要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有效威慑相关企业。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