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4)》报告了2008~2023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慈善事业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稳中求进的转型,分析了社会组织总量、社会公益资源总量、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和资金规模、志愿服务发展四个方面的态势,并给出了五把打开未来发展的“钥匙”。文章还介绍了报告作者,以及行业基本面和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与发展
2008~2023年,中国慈善事业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稳中求进的转型,得益于民间慈善力量的释放和行政机关主办、主管慈善组织的社会化转型,行业发展持续向好。社会公益资源总量增长超过1倍,志愿服务贡献价值增长超过7倍,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资金规模突破65亿元。
关键观点2: 行业基本面
社会组织总量、社会公益资源总量、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和资金规模、志愿服务发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指标。近年来,这些指标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社会组织总量在经历十年高速增长后逐步回落,慈善事业从高速增长转向稳中求进的新发展阶段。
关键观点3: 挑战与未来方向
报告指出了慈善事业面临的五大挑战:健全法治体系缺口、破解资源依赖、夯实基础设施、防止技术支配导致的慈善价值内卷,以及主动“破圈”为民服务。报告给出了五把打开未来发展的“钥匙”,以推动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4: 作者介绍
报告作者包括朱健刚、杨团和严国威,他们分别是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以及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广州市君则智库研究院秘书长。
关键观点5: 行业发展建议
报告提出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法制体系建设、提升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慈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时代慈善伦理建设,以及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圈”和强化为民服务。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