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的医疗救治工作。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该疾病的治疗目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方式和主要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关键观点2: 基孔肯雅病毒的灭活条件
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不耐酸,多种消毒剂和紫外照射可灭活。
关键观点3: 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
基孔肯热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后的发热、关节痛和皮疹。关节痛可能是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病毒可直接感染关节,造成骨质破坏和关节功能损害。
关键观点4: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推荐以物理降温为主进行退热,关节疼痛不能忍受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急性期过后关节仍疼痛者可使用局部外用贴剂或考虑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或炉甘石洗剂外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