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二叠统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提供了热液活动的证据。通过对碳酸盐胶结物的分析,约束了其形成年龄、碳酸盐成岩过程以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区域沉积学特征
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含火山质基质砂岩与无基质砂岩的互层。
关键观点2: 碳酸盐胶结物的岩石学与电子探针分析
无基质砂岩中的碳酸盐矿物有四个生长阶段,依次为:少量纯菱铁矿、少量富镁菱铁矿、大量块状方解石和中等量颗粒交代方解石。
关键观点3: 热液活动的证据及特征
早期成岩阶段的块状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异常高的均一温度(约148–228°C)。此外,表现出偏负的δ¹³C和δ¹⁸O值,与高温胶结作用、洋壳俯冲诱发的基底断裂活化及热液流体侵入有关。
关键观点4: 热液活动的时间确定
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年代学,热液活动时间被限定为约247.0 ± 11 Ma至248.2 ± 4.7 Ma。
关键观点5: 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为利用粒间方解石U-Pb定年确定沉积盆地中流体流动绝对时间提供了实例,具有捕捉沉积物不同成岩演化阶段快照的巨大潜力。所提出的成岩模型为理解受热液影响的沉积物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指出热液活动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早开始。北秦岭造山带隆升及相关洋壳俯冲可能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就已启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