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研究利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库的数据,以企业年度总能耗是否超过1万吨标准煤作为断点阈值构建断点回归,实证检验了《节能法》对中国企业能源效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ECL监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且该结论经过多种测试后仍然稳健。此外,还探讨了ECL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全球工业碳排放持续攀升,亟需提升能源效率实现减排。企业虽能优化能效降本减污,但普遍面临成本顾虑、认知不足与管理缺位等问题,自主提升动力匮乏。因此,政府规制成为关键干预手段。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库的数据,以企业年度总能耗是否超过1万吨标准煤作为断点阈值构建断点回归,实证检验了《节能法》对中国企业能源效率的因果效应。
关键观点3: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节能法》监管能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且该结论通过多项测试后仍然稳健。受监管的企业通过增加能源管理实践与技术创新投入来提高能源效率。此外,《节能法》对企业能效的促进效应在高耗能行业、国企、年轻企业中更为显著。
关键观点4: 研究贡献与局限性
研究首次量化长期能源法规的因果效应,揭示“能源管理+技术创新”的双重中介机制。同时,证明了“一万吨标准煤”这一阈值监管的有效性,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但研究仅使用横截面数据,无法追踪能效的长期演变,且存在其他未考虑的干扰因素。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