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中的化痰方法,不是从痰来治,而是从气来治。气虚会导致津液停聚,形成痰。化痰需要兼顾补气,并介绍了常用的药物如六君子丸和二陈丸。文章还探讨了六君子丸与香砂六君丸的区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医的化痰理念
中医上有一个概念叫“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有一种治痰的方法是从气来治,因为气足则津化,气虚则津停。
关键观点2: 化痰需要兼顾补气
气虚推动不了津液流动,津液停聚就会凝聚成痰。因此化痰要兼顾补气,补气可以促使痰液的顺利排出。
关键观点3: 常用药物介绍
六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等配伍而成,可补脾益气、燥湿化痰。二陈丸则是理气化痰的代表方。根据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关键观点4: 六君子丸与香砂六君丸的鉴别
两药同属补气剂,均有健脾益气和胃之功。但香砂六君丸较六君子丸增加了理气止痛的木香、温中散寒的砂仁,对有气滞所致之胃痛、呕吐、泄泻等证更为好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