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浙江大学

“我申请留下!”这位浙大人一留就是8年……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5-05-23 15:30
    

主要观点总结

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生姜晓选择成为选调生,扎根乡村8年,用学识和脚步丈量土地,奉献青春。他的基层工作经历包括拆除僵尸船、修路、服务村民等。姜晓强调基层工作的关键是发现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先问是非,再计利害”的理论视角。他始终保持求是精神,用行动践行奉献意义,未来的规划是继续投身于社会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姜晓选择成为选调生并扎根乡村8年。

姜晓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就种下了服务他人的种子,博士毕业后选择成为选调生,投身基层服务,扎根乡村8年,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学识浇灌沃土。

关键观点2: 姜晓的基层工作经历丰富。

姜晓负责过河长制工作,拆除僵尸船,修缮道路等。他入户与群众交流,解决修路项目停滞问题。他还担任清泉河村党总支书记,推进各项工作。

关键观点3: 姜晓强调基层工作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姜晓提出基层工作的关键是发现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他结合基层的工作实践与考量,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问是非,再计利害”的理论视角。

关键观点4: 姜晓始终保持求是精神,用行动践行奉献意义。

姜晓始终保持浙大人的坚韧底色,以求是精神直面矛盾,以创新思维蹚路破冰。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奉献的意义。

关键观点5: 姜晓未来的规划是继续投身于社会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姜晓表示将继续践行求是精神投身于社会建设,最想把园区产业搞好,通过在经济主阵地把经济工作能力补齐,推动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