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上海碳普惠平台的发展历程、主要功能、积分兑换规则以及碳减排量的计算方式。市民可以通过开通个人碳账户,参与绿色出行等方式积攒碳积分,并兑换数字人民币、公交地铁券等权益。碳普惠平台还将个人减排量与碳市场对接,形成碳积分产生与消纳的闭环体系,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
平台号召更多市民申请个人碳账户,参与绿色行动,为减排做贡献。
关键观点2: 个人碳账户开通及积分获取方式
市民需通过随申办进入碳普惠专区开通个人碳账户,并授权应用场景,如交通出行平台,才能开始积攒碳积分。
关键观点3: 碳积分兑换及权益
市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数字人民币、参与抽奖、兑换IP周边等实物。目前规定,减排1克就可以兑换1个碳积分。
关键观点4: 碳普惠平台与碳市场对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可以将市民的减排量与上海区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现对接,企业可以把市民减排量转化成可交易的减排量。碳普惠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减排量,已经用于上海碳市场配额履约、生态损害赔偿、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场景。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