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本文介绍了该要求的出台意义、修订思路、主要内容等,并回答了如何实施和保障该技术要求的问题。同时,还提到了排污企业在执行该技术要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技术要求》的出台意义
生态环境部组织出台《技术要求》,旨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规范自动监测监控联网行为,提升污染源监测监管质效,推动监测数据共享支持监测数据应用。
关键观点2: 《技术要求》修订的主要考虑
按照数智化管理要求指导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包括规范联网操作、完善传输内容、统一设备接口和兼容现有协议等。
关键观点3: 《技术要求》对自动监测联网的规定
定义了安装在监测现场的仪器仪表设备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使用的监控设备,规范了现场机首次联网注册设置流程、现场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等,并对网络传输安全、密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
关键观点4: 如何保障《技术要求》落地实施
要求自动监测设备的生产厂商和运维服务机构按照新标准进行升级。生产厂商需组织数智化升级,提供经济可行的升级技术方案;运维服务机构需协助排污单位进行利旧改造,降低经济负担。
关键观点5: 排污企业在执行《技术要求》的注意事项
排污单位需按照新标准选用符合要求的自动监测设备,并保持有效数据的稳定联网。已安装的设备需逐步老化淘汰并更新,鼓励排污单位主动适应新标准升级改造。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