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当下DRG运营环境中,病种级运营路径逐步明晰,医院如何促进病种结构改善,特别是通过绩效视角来探讨优势病种的定义和激励策略。文章介绍了优势病种的定义,以及如何识别与确定优势病种的方法,包括结合客观数据和专家评估的多个方面。同时,文章还通过多个医院的实例说明了不同级别医院的优势病种重点。另外,文章还探讨了优势病种与其他病种的区分,并介绍了几种医院的激励策略及其实施方法。最后,文章强调了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运营+绩效+医务+医保多部门协调制定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优势病种的定义和识别
优势病种是医院在特定疾病或疾病组的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以及科研教学等方面,相较于区域内其他医院或同级别医院,展现出技术更成熟、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合理等的一组疾病。识别优势病种需要结合客观数据和专家评估,包括年收治病例数量、病例来源、疾病难度、关键质量指标、技术能力、学科与人才、科研教学、声誉与影响力、政策导向等方面。
关键观点2: 不同级别医院的优势病种重点
不同级别的医院在优势病种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顶级三甲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侧重于复杂心脏病、神经外科、器官移植等;区域医疗中心或地市级三甲医院侧重于区域常见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脑卒中中心等;县级医院则侧重于常见病、多发病和县域内高发的慢性病;而基层医疗机构则主要是慢性病稳定期管理、常见小病、康复护理、预防保健等。
关键观点3: 医院的激励策略
为了激励优势病种的发展,医院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例如,通过筛选全年大于某病例数且结余率大于某值的病种作为优势病种进行激励,设立绩效奖金,鼓励医务部门联合医保部门评价具有专科和亚专科特色的核心病种。另外,还有医院根据医保核算病种分值,结合病种费用结构,核算出病种分值效益,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