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版《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通过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的系统性升级,提高车辆侧面碰撞时乘员保护能力。该标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将介绍新版国标的主要变化和亮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版国标强化了对驾乘人员的保护能力。
相较于现行标准,新版国标设定了更为严苛的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提高了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观点2: 新版国标对移动变形壁障进行了升级。
移动变形壁障质量提升近五成,达到1400公斤,以更精准地模拟平均车型特征的变化。同时,引入了蜂窝铝变形壁障,以更贴近当前车辆的实际特征和保险杠性能需求。
关键观点3: 假人感知技术得到升级。
新版国标要求使用仿真度更高的新型假人进行侧面碰撞实验,以模拟人体碰撞响应,从而更好地分析车辆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情况。
关键观点4: 增加了危险警告信号灯自动开启的要求。
按照新版国标规定,车辆发生碰撞后应自动开启危险警告信号灯,以避免二次碰撞造成二次伤害。
关键观点5: 非碰撞侧车门解锁要求被提出。
新版国标要求在碰撞后非碰撞侧车门至少有一个能够正常开启,以便车内成员进行自救和车外成员进行救援。
关键观点6: 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和对新能源车的要求增加。
新版国标不仅覆盖了更多类型的车辆,包括9座以下的全部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还对新能源车提出了多项硬性要求,包括电池位置和触电防护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