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里云开发者

微调之后还能做什么?大模型后训练全链路技术解析

阿里云开发者  · 公众号  · 科技公司  · 2025-07-31 08: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后训练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包括不同后训练流程、微调(Fine-tuning)、对齐(Alignment)、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等方面的内容。文章还涉及模型后训练的现状、不同后训练方法的比较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后训练的重要性

后训练能够提升模型的性能,通过针对特定任务或数据集进行额外的训练,调整预训练模型的参数以适应新的任务。随着模型尺寸的逐渐增大,预训练阶段参数扩展带来的边际收益开始递减,基于强化学习的后训练将会成为下一个突破点。

关键观点2: 后训练的方法

后训练包括微调(Fine-tuning)、监督微调(Supervised Fine-tuning,SFT)、部分微调(Partial Fine-tuning)等。其中,强化学习是实现模型对齐的核心工具,可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的方式,对齐模型输出与人类偏好。

关键观点3: 强化学习在后训练中的应用

强化学习在后训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通过人类反馈来优化模型输出。常见的强化学习算法包括PPO、DPO、GRPO等。DPO等相对简单的强化学习算法也被应用于实际模型中,如DeepSeek R1等。

关键观点4: 后训练的现状和挑战

目前,大模型后训练的现状是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存。后训练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计算成本高、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等挑战。此外,后训练对于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鲁棒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观点5: 实际应用中的后训练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后训练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提升模型的推理能力、对齐人类偏好等。以DeepSeek R1为例,通过强化学习和监督微调相结合的后训练方法,实现了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优异性能。此外,RAGFlow凭借深度文档理解技术,能精准解析各类复杂格式的原始数据,提升回答准确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