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大郑永飞院士团队陈伊翔教授研究组对西藏日喀则蛇绿岩中的异剥钙榴岩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高δ 44/40 Ca值,揭示了异剥钙榴岩的极重钙同位素组成受控于水化反应过程中的交代流体来源和组成。该研究提出Ca同位素可有效区分大洋岩石圈中不同类型的轻镁同位素组分,对利用Mg-Ca同位素示踪圈层物质循环和理解地球壳幔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异剥钙榴岩具有极高的δ 44/40 Ca值,远高于其原岩辉长岩、大洋岩石圈中碳酸盐及碳酸盐化岩石。
这一发现揭示了异剥钙榴岩的极重钙同位素组成与交代流体的来源和组成有关。
关键观点2: 异剥钙榴岩的Ca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其成因与蛇纹石化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
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差异溶解引起的元素和Ca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是异剥钙榴岩具有高δ 44/40 Ca值的原因。
关键观点3: Ca同位素分析是区分异剥钙榴岩和碳酸盐相关组分的有效手段,对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异剥钙榴岩的深俯冲可能显著提高局域地幔的δ 44/40 Ca值,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究。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