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人文研究
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原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主要活动与成果推介;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荣誉学位教学平台以及数字人文教学的推广交流;《数字人文研究》的推广平台。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数字人文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德伯家的苔丝》中文译本翻译风格考察

数字人文研究  · 公众号  · 文学 科技媒体  · 2024-06-24 11:47
    

主要观点总结

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翻译风格考察。通过构建包含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共68个语言特征的特征集,筛选出15个显著特征,并使用SVM、简单逻辑回归、决策树三个分类器和k-means聚类分析法对译本进行分类和验证。结果表明,这些显著特征能有效区分译本风格,平均准确率接近97%。研究为质性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发现张谷若译本在词汇和方言词使用上更灵活,王聂译本和吴译本在词汇层面差异较小,吴译本在分号使用上富有创造性,王聂译本不使用方言对译法。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关键词层面各译本的译者个人偏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目的

考察《德伯家的苔丝》中文三译本的翻译风格,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自建平行语料库,分析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上的不同风格特征。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首先构建包含68个特征的特征集,筛选出15个显著特征,利用分类和聚类方法进行实验,以验证译本风格差异。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

15个显著特征能有效区分译本风格,平均准确率接近97%,张谷若译本在词汇和方言词使用上更灵活,王聂译本和吴译本在词汇层面差异较小,吴译本在分号使用上富有创造性,王聂译本不使用方言对译法。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研究为既往质性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翻译风格和译者风格研究方法提供了改进和补充,为数字人文背景下的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