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依托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http://www.financialservicelaw.com.cn/),并与该网站互补,宣传金融服务法治理念,传递金融服务法新鲜资讯,推动金融服务法学科建设。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金融服务法治微网

人工智能金融领域应用伦理风险及其法律治理

中国金融服务法治微网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2-17 09:03
    

主要观点总结

江军和李牧翰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第01期发表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引发的伦理风险。文章指出,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包括大数据、算法和自动化决策,这些技术内核对传统金融伦理基础造成损害,如隐私权的侵害、自决权的代替、法律责任不明等。文章认为,为了解决这些伦理风险,需要从法律层面切入,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实施限制、对大数据基础进行审核、对算法进行有效监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智能技术内核引发伦理风险

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包括大数据、算法和自动化决策,这些技术内核在理论上对传统的金融理性等伦理基础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关键观点2: 技术内核造成的伦理风险

智能技术造成了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侵害、自决权代替、法律责任不明等影响。

关键观点3: 法律治理路径

文章提出应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施限制、对大数据基础进行审核、对算法进行有效的监测,以完成对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

关键观点4: 法律治理的重要性

法律治理对于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逻辑上的因果性和制度层面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5: 法律治理路径的可行性

文章通过法律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伦理的深层次矛盾,并从制度视角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