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1999年9月创刊,中共中央党校主办,面向全国,服务全党,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健康 | ... ·  昨天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学习时报

从“拒鱼”到“拒玉”看廉洁的境界

学习时报  · 公众号  · 政治  · 2025-06-17 18: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故事:公孙仪拒绝接受赠送的鱼,子罕拒绝接受赠送的玉石。通过这两个故事,文章阐述了为官者的廉洁智慧,强调了他们在面对诱惑时需要做出明智的取舍,并强调了廉洁对于为官从政者的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孙仪拒绝鱼的故事

公孙仪作为鲁国宰相,喜欢吃鱼但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鱼。他明白接受赠鱼可能导致枉法,并因此失去官职。他的选择体现了在得失之间的明智权衡,显示了他对权力的清醒认识。

关键观点2: 子罕不受玉的故事

子罕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玉石,他认为“不贪”才是真正的珍宝。这个故事强调了内心坚守的廉洁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显示了子罕对道德的高度追求。

关键观点3: 两故事的对比与解读

文章通过对比公孙仪和子罕的故事,阐述了为官者的廉洁智慧。公孙仪的“拒鱼”是理性的克制,而子罕的“拒玉”是内心的坚守。两者都体现了为官从政者的道德高度和精神境界。

关键观点4: 明代薛瑄的廉者境界

文章提到明代薛瑄将廉者分为三重境界,与公孙仪和子罕的故事相印证。最高境界的廉洁是将“不贪”内化为精神印记,在诱惑中保持澄明的心境。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