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以及“网络身份证”的申领流程、应用场景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
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公布该办法,旨在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
关键观点2: “网络身份证”的申领流程
市民需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选择证件类型,完成识读身份证、人脸核验等步骤后生成“网络身份证”。网号是与自然人身份信息对应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动态二维码,采用加密技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
关键观点3: “网络身份证”的应用场景
“网络身份证”可用于网购、办理网络业务等实名信息场景,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和互联网平台开展试点应用,累计下载超1600万次,申领开通达600万人,提供认证服务1250余万次。
关键观点4: 手机NFC功能在申领中的应用
手机NFC功能是申领“网络身份证”的必要措施之一,但如果没有NFC功能的手机,也可以通过借用或到政务大厅等设备申领。
关键观点5: 未成年人的使用规定
年满8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经监护人授权同意后可以申领和使用“网络身份证”,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规定也有所不同。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