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全国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通过共享数据用好数据获得贷款的经历,并介绍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打破数据共享壁垒,实现金融资源更精准高效到达目标客户的方法。文章以寿光蔬菜合作社、重庆金融监管局为例,展示了数据价值挖掘和金融供需对接的成果。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数据应用落地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国小微企业主通过共享数据获得贷款
文章中提到了全国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通过共享数据、用好数据是支撑他们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依托工作专班打破各类政务数据共享壁垒,让金融机构能更精准刻画小微企业画像,提高定价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风险更可控。
关键观点2: 数据价值挖掘助力金融供需高效对接
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持续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深度挖掘资金账户往来数据,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精准地送到小微企业身边。重庆金融监管局通过数据开发和应用,成功绘制全市现代产业的43条产业链资金图谱,为金融供需高效对接提供支持。
关键观点3: 数据应用落地助力缓解金融供需心理错位
一些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心理错位问题,而通过数据应用的落地,金融监管部门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例如,重庆金融监管局通过筛选推送客户清单,帮助金融机构捕捉到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实现了金融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
关键观点4: 数字化应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数字化应用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数字手段推进的普惠金融,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经过充分竞争的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更公平地投入到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但是,数字化应用也存在一定挑战,需要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同时开展风险识别、融资辅导等工作。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